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上海:保障房总监必须“一对一”

中国新闻网  2011-11-07 16:56

[摘要] 上海:保障房总监必须“一对一”

上海建设工程将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理“新政”。记者日前从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工作大会上获悉,《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办法》即将出台,今后,上海保障性住宅工程等大型项目的总监,必须严格执行“一对一”,只能担任一项工程的监理;监理收费标准将按照国家规定的上限执行,即按基准费率上浮20%计费;监理单位发现质量和安全事故隐患,未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改正或停工,或者施工单位拒不执行,监理机构未及时报告的,将受到严厉处罚,直至吊销监理单位资质证书。

“总监”不能“总兼”

一名总监(总监理工程师)兼顾多个工程,这种情况将彻底改变。即将出台的《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办法》,对总监同时进行监理的建设项目数量作出限制,规定单体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工程、工程建安造价超过2亿元的工程、保障性住宅工程、国家或者本市重大工程的总监,只能担任一项工程的监理人员;对其他工程,总监同时担任监理的工程数量不得超过两个。相比总监可“一对三”的国家规定,上海“新政”更为严格。

目前,上海有监理企业262家,监理从业人员32000人左右,其中5800多人取得了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新政”还要求,国家或者本市重点建设工程监理评标时,应当通过总监现场答辩的方式评估其业务能力。变更总监的,应当征得建设单位同意,且不能降低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等级。

监理费专户单列

“新政”对监理收费制度作出了规范:依法必须实行监理的建设工程,监理收费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上限执行;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在建设工程项目专户中单独列支监理费。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过度压低监理价格等不规范行为,此次执行国家上限标准,也就是监理费为原来的120%,将进一步保障监理单位合理的经济效益,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监理机构的职责也得到强化。“新政”明确,监理机构要从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材料、设备使用,直至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实施全过程的监管,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并实行监理报告制度。

建立“退出机制”

监理不称职,就应退出市场。根据“新政”,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监理单位将受到处罚,直至吊销资质证书:超越资质证书核定的范围承接监理业务;转让监理业务;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与施工单位或者建设工程材料、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发现质量和安全事故隐患未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改正或者暂停施工;施工单位拒不改正或者不停止施工,未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据悉,近期本市还将出台《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管理办法》等多项建筑市场新管理制度。近日,市整治建筑市场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对整治建筑市场第二阶段自查工作进行总结,并部署第三阶段的督查工作。

以“国十条”为代表的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措施启动至今已一年半有余,期间中央政府密集出台了限价、限购、限贷、房产税等一系列调控举措,躁动楼市开始降温并渐趋理性,尽管在调控过程中充斥着各种“杂音”,但时至今日中央高层态度依然鲜明———继续严格执行政策,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仔细梳理不难发现,无论是“国十条”、“国五条”,还是“新国八条”,“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一直是一以贯之的房地产调控目标。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去除泡沫,使房价合理回归的思路贯穿了本轮调控的整个脉络。

这从中央一再强调并要求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合理引导住房需求的多次表态中可以得到证实。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限购”政策不仅没有松动,而是更加严格。虽然“步履蹒跚”,但“扩容”态势未减,11月1日珠海实行的“双限”政策就是一例证。

目前楼市正处于关键敏感期,伴着房价“拐点”隐约浮现,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博弈也进入白热化,此时任何一点儿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一阵波澜。这在资本市场可谓立竿见影,每有松动传闻出现,地产板块就一改往日颓废走势而走强。这提醒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调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地方出于税收和土地财政等自身利益考虑有很大松动既有调控举措的冲动,部分地方政府迟迟不出台限购举措也并非偶然,因此,不到最后一刻楼市调控根本不敢轻言胜利。

调控的累积效应正在显现,而对于当前楼市出现的各种“杂音”和触碰“高压线”举动,中央态度也十分明确———“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这无疑显示出坚持调控政策的决心,令寄望调控松动的一厢情愿想法破灭。排除“杂音”的干扰,保持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是调控的目标所在,“合理”二字看似简单,实则颇具深意,避免房价大起大落、暴涨暴跌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目前很多人对房价下跌乐观其成,甚至认为房价下跌个三、四成,银行也能承受得起,但房价暴跌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目前银行业直接对房地产相关企业和个人贷款约9.5万亿元。房价大幅下跌势必造成大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无法归还,不少按揭贷款也会出现违约,无疑将产生大量不良贷款造成银行资产缩水,换句话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可能导致银行业危机,美、日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房地产市场景气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钢铁、水泥、电力和家电等行业,有经济学家就曾估算,中国共计约50%的GDP都与房地产市场的命运相关,由此可见一斑。希望房价暴涨暴跌很可能会落空。

事实上,本轮调控中呈现出明显的“有保有压”、“双轮驱动”的特点,一方面加大力度调控房地产市场,稳定房价;另一方面又大规模投资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在将住房的使用功能体现得更充分,让房地产市场回归本来面貌之后,短期调控政策必然会退出,届时房地产市场调控很可能会将目光投向更为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李佳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唐山站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